嘉立创电路板制作过程全流程详解五测试锣边V-CUTQC发货
嘉立创电路板制作过程全流程详解(五):测试、锣边、V-CUT、QC、发货
第1篇文章,点击这里:嘉立创电路板制作过程全流程详解(一):MI、钻孔
第2篇文章,点击这里:嘉立创电路板制作过程全流程详解二:沉铜、线路
第3篇文章,点击这里:嘉立创电路板制作过程全流程详解三:图电、AOI
第4篇文章,点击这里:嘉立创电路板制作过程全流程详解四:阻焊、字符、喷锡或沉金
本系列教程一共5篇文章,这篇就是第5篇,也就是最后一篇。今天要介绍的工序是:测试、锣边、V-CUT、QC、发货。
第10道工序-测试
我们在第6道工序的时候,对板子进行了AOI光学检测,主要是从外观上,针对开路、短路、断路等情况对电路板的表面进行了检测,无法知道过孔的问题,比如孔内是否有铜、铜的质量如何、是否可以正常导通。接下来的这一道工序,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会介绍两种测试方法:飞针测试和复合模具测试。
如图10-1所示,是嘉立创的测试车间。
图10-1
飞针测试
针对样板,嘉立创的AOI和飞针都是免费全测。AOI+飞针测试,基本上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线路品质不良的问题。
我们自己测试PCB线路的时候,会把万用表打到通断档,然后使用红黑表笔放到线路的两端,听声音检测电路板上的某条线是否导通。飞针测试,原理和这个类似,只不过,它不是通过听声音来判断,而是通过检测电容值来判断。在开始测试前,工作人员先把电路板固定到机器上,然后导入电路板的网络文件,机器电脑会计算好每个网络的电容标准值,当测试开始以后,如果容差超过了一定范围,就认为不合格。
测试线路电容值,比起测试线路通断,更容易发现线路的品质问题,比如,一条原本是3mm宽的线,如果在某道工序中被腐蚀成了1mm宽,线路依然导通,但是很明显,已经出现了品质问题,可能导致电路板根本无法使用。
如图10-2所示,是一台正在工作的飞针测试机器。
图10-2
在图10-3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针臂正在工作,事实上,是由四个针臂同时工作,另外的两个针臂,在电路板的背面,图片中看不到。
图10-3
探针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它会逐点移动来完成测试,不过,毕竟板子上这么多个点,这么条线。从嘉立创的以往数据来看,测试一张板的时间从20分钟到3个小时都有。
图10-4是飞针测试机上的电脑显示器。图中,绿色焊盘表示已经经过测试的,蓝色的焊盘表示待检。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图中标有数字,这些数字,是电脑给电路板进行了区域划分,目的是防止飞针在测试的时候相撞。
图10-4
复合模具测试
刚才我们了解到,飞针测试完成一张电路板,需要的时间并不短。为了很好的解决时间的问题,复合模具测试,就诞生了。总的来说,复合模具测试,几秒钟,就可以测试一张电路板。
如图10-5所示,是嘉立创的复合模具测试设备。
图10-5
复合模具测试虽然快,但是需要制作一个复合模具,复合模具是由一层一层的板子组成的,包括插针、打线、排线等。制作模具需要一定的成本,还有时间,所以,复合模具测试,更适合大批量的电路板测试,如果是样板,还是飞针测试比较适合。
在复合模具中,会有很多的探针,一次性压到电路板上,完成测试,很明显,它比飞针测试中的4个探针逐点移动要快很多。
测试完的电路板,就到下一步工序:锣边和V割。
第11道工序:锣边、V-CUT
在前面的所有工序中,我们的电路板,始终是以大板的形式存在,这一道工序,就该把大板分成小板了,每一个小板,就是每一个客户设计的电路板,最终会把这些小板对应的发给不同的客户。
如图11-1所示,是嘉立创的铣板车间一角,图中的机器是锣边机。
图11-1
锣边,就是按照客户的PCB外形设计,把电路板从大板上切割出来。如果板子上有异形槽或者8字孔等特殊的槽,就先给电路板进行锣内槽的工序,然后进行锣边。
如图11-2所示,一台锣边机器正在给电路板进行锣内槽。
图11-2
锣内槽结束之后,或者如果没有特殊的槽,就会直接进入锣边环节。如图11-3所示,锣边机正在进行锣边。
图11-3
我们可以在图中看到,电路板上的上面,加了一层纸板,用来保护电路板。锣边机的顺序为先竖后横,先把大板中需要竖向切割的地方全部完成,然后再进行横向切割。
切割完成后的电路板如图11-4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路板上,有很多的碎屑。
图11-4
切割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分拣了,在分拣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哪些板子需要V-CUT。V-CUT,我们一般也叫做V割。拼板后的电路板,就需要V割。V割和锣边的区别就是,锣边会直接把两张电路板分开,而V割后的电路板,两张电路板之间没有被完全割开,还留有一部分,只需要稍微用力,就可以掰开。
如图11-5所示,是嘉立创的V割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