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享受数学,不忘先人

目录

享受数学,不忘先人

享受数学,不忘先人

学习数学是享受,奇谈怪论,匪夷所思也。

学术名片

首页

新闻

微博

[@

我]( )

近日在新浪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在近

10

万名网友当中,居然有

7

成支持,并吐槽被数学虐过的那些年自己成了“做题机器”。

有人说,天不生数学,万古如长夜。

数学赋予理性以鲜活生命,涤尽有史以来人类的蒙昧和无知,摧毁和构建了诸多宗教教义,给人类思想增加了无尽光辉。欧几里得第一次提出了认识宇宙的数学设计图使命,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理性思维应该遵循的规则。“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成为当时科技革命的旗帜,其主题为“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在牛顿时代,机械唯物决定论成为当时科技革命的指导思想,而微积分则是最主要的武器。在社会数学化的今天,公理化的无穷小微积分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外不少学校很注重培养非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如英国律师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不少数学课程,其原因是经过严格数学训练后,能使人养成一种客观公正的优良品格,形成一种严格、严密、准确且精确的思维习惯。 美国西点军校开设了许多较为高深的数学课程,其目的并不在于军事实践中直接应用这些数学知识,而是通过严格的数学训练来完善学院个性品质,形成一种严谨而又精确的优秀思维习惯,以便能把特殊能力与灵活反应快速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其在未来军事行动中的反应能力和适应性。

反观国内,现今不少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精神了解得较为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不理解数学与诸多文化的融合交汇,甚至误解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做题、应付考试,更不知道“数学理性思维”的文化价值。统计表明,国外奥数竞赛奖牌获得者有许多成为世界顶尖数学家。如俄罗斯近

60%

的菲尔兹奖获得者为奥数竞赛优胜者。而中国

154

位奥数竞赛优胜者,以数学作为研究职业者仅仅

10

位左右,且多半在国外发展。

因此, 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传播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并优化其科学思想品质。

**数学的完美性在于公理化数学的无矛盾性。数学中不包含相互冲突的矛盾,是谁证明的?公理化的算术系统内部不含有矛盾命题最早是由德国年轻数学家根茨(

G.Gentzen,1909-1945

)于

1936

年证明,这时根茨年仅

27

岁。**

**然而,很不幸的是,从

1937

年起,根茨宣誓效忠希特勒,结束了自己的数学生命。**

**袁萌

3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