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数据链路层相关技术总结

数据链路层相关技术总结

数据链层涉及的相关技术总结

文章目录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层设计的相关技术,包括MAC寻址(物理寻址)、介质共享、非公有网络、分组交换、环路检测、VLAN(虚拟局域网)、以太网、WLAN(无线局域网)、PPP(点对点协议)、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VPN等。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d174644c745a2e223fad242398e61027.png#pic_center

1.MAC地址

MAC地址用于识别数据链路中互连的节点。其中诸如VLAN、蓝牙等设备中也使用相同规格的MAC地址。在总线型和环形网络中,先暂时获取所有目标站的帧,然后再通过MAC寻址如果是发给自己的就接收,如果不是发给自己的丢弃(在令牌环中依次转发给下一站)。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3a50e2d54f20d8cc90b14e389b2b2046.png#pic_center

2.共享型介质网络

从通信介质的使用方法来看,网络可以分为共享介质和非共享介质型。

共享介质型网络指多个设备共享一个通信介质的一种网络。最早的以太网和FDDI就是共享介质网络。在这种方式下,在同一个载波信道下通信,通信双方是采用半双工信道,所以需要对介质进行访问控制。

共享介质网络中有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一种是争用方式,另一种是令牌传递方式。

  • 争用方式: 称为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网络中的各站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占用信道发送数据,如果多的站同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导致网络拥塞和性能下降。

    也有采用CSMA/CD方式(CSMA改良方式),边发送边监听:1.如果载波信道上没有数据流动,则任何站可以发送数据。2.检查是否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放弃发送数据,同时立即释放发送信道。3.放弃发送后,随机选择一段时间,再重新争用介质,重新发送。

  • 令牌传递方式: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1dff720f1fb12e1fe1ed3761a9bef492.jpeg#pic_center

3.非共享介质网络

网络中的每个站直连交换机,由交换机负责转发数据帧。此方法下,发送端与数据端并不共享通信介质,采用全双工信道。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8f33bdd77d8a5bbb1f7790c7ef3db068.jpeg#pic_center

4.根据MAC地址转发

在共享介质的以太网中,也用到了交换机,将非共享介质的技术运用到了以太网中。这种交换机在以太网中被称为拥有多个端口的网桥,网桥根据目标MAC地址,选择相应的端口转发数据帧,这是网桥所参考的是转发表。 转发表 不需要手动设置,转发表是自动生成的,这被称为自学过程。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e49df3b157c94228fdad8cd3f14507b6.jpeg#pic_center

  •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交换机转发方式分为存储转发和直通转发。 存储转发 接受整个分组后,检查以太网数据帧的FCS位后,在进行转发。因此可以避免错误帧。 直通转发 不需要接收整个数据帧就可以直接转发,只需要得知接收地址就可以转发,延迟短,但可能出现错误转发。

5.环路检测技术

通过网桥连接网络时,出现环路可能会使数据被一而再再而三的传输。为了解决网络中的环路问题,可以使用生成树方式和源路由方式。

  • 生成树方式: 每个网桥必须在1~10秒内相互交换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包,从而判断那些端口使用,哪些不使用。一旦发生故障,则自动切换通信线路,利用那些没有使用的端口继续传输数据。
  • 源路由法: 该方法是通过判断发送数据的源地址是哪个网桥发出来的,并写入RIF(Routing Infornatiom Field)。网桥根据这个RIF信息发送帧给目标地址。

6.VLAN

VLAN采用3层交换机或者个网段之间路由器的连接实现,如图,交换机中区分了各网段,每个网段有一个唯一的VLAN ID进行表示,在交换机中传输数据帧时,在数据帧的首部加入这个VID,根据VID决定将该数据帧发送哪个网段。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进行网络管理中,如时常会遇到的分散网络负载、变换部署网络设备的位置等情况,这时候需要变换网络硬件部署,但是通过使用VLAN就可以通过改变网络结构即可。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c71f32351f1cf535070900d0a5ccefa5.jpeg#pic_center

7.VPN

VPN(虚拟专用网)用于连接距离比较远的地域,包括IP-VPN和广域以太网。

IP-VPN,网络服务商提供一种在IP网络上使用MPLS技术构建VPN的服务。其中MPLS在IP包中附加一个标签对信息进行传输控制。每个用户的信息标志都不同,这样可以很容易区别不同用户,形成封闭的私有网络。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943fc85c01e8f512a70eafbeb527cde0.jpeg#pic_center

8.以太网帧格式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0618f110d7ed254d2fafb9c8b8e0d2d0.png#pic_center

以太网帧前端有一个前导码部分8个字节,表示以太网帧的开始,也是对端网卡能够确保与其同步的标志。前导码最后部分是一个SFD域,为10101011。

以太网帧本体的前端是以太网的首部,共占14个字节,6字节目标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2字节的上层协议类型。紧随首部的后面是数据部分46~1500字节,最后是FCS(帧检测序列)4字节。

9.PPP的帧格式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8c7c3b74c95d03121e71e24de0bf24ec.png#pic_center

PPP帧格式与HDLC协议非常相似,在每个帧的前后加上01111110标志,用来区分帧。在两个标志码中间不能出现连续6个1,因此,在发送数据帧时候,只要出现5个1就在后面插入一个0。而在接收的时候,只要出现5个1且后面跟着0就必须将0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