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小糊涂数学考试之友

目录

”小糊涂“:数学考试之友

中国每年考研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一。从本质上讲,考研数学的全国统一考试是所谓”选拔性水平考试,优胜劣汰,非常严酷。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

90

后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对于这种考试有点儿不适应。

大家知道,数学考试会经常做错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说,数学试题很难,不容易解答;有人说,运气不好,做不出来;等等。是数学试题本身难做,还是个人“运气不好”,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做错数学题的“理由”。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用书编委会,组织许多原命题专家与阅卷专家,编辑出版了一套考研辅导用书(

2014

年版),其中有一本“数学考试大纲解析”

(

简称“大纲解析”

)

。这本“大纲解析”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它系统、全面疏理、总结了多年来数学考研实践中由阅卷人所发现的“典型错误”,并且分析了具体错误产生的直接原因。这是一份宝贵的“信息知识库”(长期的经验积累),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由于考研规模较小)。

一般而言,考试试卷都要考查一批“考点”(知识点),而每一“考点”都对应着少数几种“题型”。也就说,“考点”决定了题型(试题类型)。事实证明,每种“题型”都有相应的“典型错误”与之相伴。具体分析发现,在数学考试中,出现错误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考生“概念不清”所致,而不是什么“运气不好”。

在数百万参与考研的考生中,“大纲解析”作者针对不同“考点”总结出上千个具体的“概念不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把数百万考生脑壳中的“不清概念”挖出来、摆出来,此举很有教育示范价值。换言之,事实证明我国不乏“概念不清”的考生(可爱的“小糊涂”)。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塑造了一个卡通人形象,叫做“小糊涂”(网站)。“小糊涂”的肚子里面装满了数学考试中经常发生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小糊涂”是数学考试“典型错误”的信息数据库。我们设想一种情景:一个”概念不清“的考生进入考场,如果他身边有一个”小糊涂“陪伴,接受“小糊涂”的随时提醒,那么,这个考生在解答试题时发生“典型错误”的机会必定大大减少,或者基本上没有了。由此,我们把“小糊涂”叫做“数学考试之友”是完全有道理的。

记得,在上世纪初期,英国大 数学家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

年至

1970

年)曾经这样说过,数学是在一个庞大无比的抽象概念体系上的理论探究。由此可见,我们学习数学,如果容忍“概念不清”,那就如同进入一个“大迷魂阵”,什么东西都显得迷迷糊糊,似是而非(发生错误的根源)。在中国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小糊涂”卡通人就应运而生了。愿国内广大数学考研者,热情拥抱“小糊涂”(数据库),争取

2014

年考研传佳音。

说明:建立“小糊涂”数据库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成本很高。由于我们相关资源比较短缺,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共建、分享“小糊涂”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