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汇总带对应页码
目录
软件工程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汇总(带对应页码)
文章目录
碎碎念
首先,这门是 开卷考试 ,经济学的考试整体来说并不是非常的难,考试时候知识点当时在我整理的表中都找到有(考试时候在我纸质版的文件里面也标出来了,不知道带着书一起卖个哪个学弟了hhhh,不过都是在这个范围里面,感觉挺全的),然后计算题的话比较多,算起来也都比较麻烦,可能会有时间不够的问题。
复习的话, 建议是对照着下面的表格 在课本上面对应位置把关键字画出来,方便考试时候找 ,然后计算题都自己看看例题是咋算的,能看懂步骤,用得是哪个公式就可以了(考试时候很多都是结合两个例题一起,需要自己找一下)。
最后的最后,个人建议: 前面找概念的时候找不过就先放着,别浪费时间,时间真的会不够,后面计算一方面是难算,一方面是找不到例题不会写,所以尽量速度快一些,最后剩下时间再回过头查 。
需要pdf可以加我qq找我(1138162267),加的时候留个备注,不过也可以直接网页长截图就行了,效果都差不多
概念
下面的表看的话一列一列从上往下看,页码只在最上面的标了,没标的就是和上面的在同一页,自己看着在树上画一画,半天时间就完了,再留半天看看计算题感觉就差不多了,毕竟是开卷考hhh
用的是下面这个课本
第一章 软件工程和软件工程经济学
软件分类(P1) | 软件工程xx学方法论的定义 | 损耗失效期 |
软件定义(P1) | 软件的生存周期(P10) | 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P18) |
软件特点(P3) | 软件的开发模型定义 | 用户需要属性的内容 |
软件产业定义(P3) | 软件开发阶段活动关联图 | McCall软件质量定义(P19) |
软件产业分类(P3) | 瀑布模型和螺旋模型(P11) | 三层次软件质量度量模型 |
软件产业特点(P4) | 软件项目分解方法(P12) | 质量要素、评价准则、质量度量 |
软件产业问题与不足(P5) | 软件产品的两大属性(P13) | ISO软件质量度量模型 |
解决方法(P6) | 软件规模度量单位 | 软件需求准则(SQRC,P21) |
人才结构–橄榄型(P6) | 功能点计算方法 | 软件质量设计评价准则(SQDC) |
软件企业分类(P6) | 软件复杂性描述的依据(P15) | 软件质量保证的工作(P22) |
企业管理定义 | 衡量产品质量高低的指标(P16) | 软件评审 |
软件与硬件的区别 | 技术性能指标功能 | 软件测试配合软件评审 |
产品生产管理的目的 | 可靠性指标功能 | 经济学(P23) |
企业管理的分类(P7) | 软件产品可靠度的定义(P17) | 宏观经济学 |
项目定义 | 生存概率、失效率、软件寿命 | 微观经济学 |
项目管理包含九个方面 | 浴盆曲线(产品的失效率曲线) | 软件工程经济学的定义、内容、研究内容 |
面上管理和点线管理 | 早期失效阶段 | 软件工程经济学的研究特点(P24) |
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目的(P9) | 偶发性失效阶段 | 软件工程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第二章 软件工程经济学基础
软件工程经济分析展开结构图(P28) | 项目可行性分析(P32) | 利率与利息(P37) |
从实体维、时间维、要素维展开 | 机会研究 | 通货、通货膨胀率与贴现率(折现率) |
各种工程经济活动 | 初步可行性分析 | 资金的等值(P38) |
软件工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P29) | 详细可行性分析 | 现金流量图(P39) |
经济活动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特征 | 市场研究 | 折现、贴现、现值(P40) |
软件工程经济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 技术可行性分析 | 预计、终值 |
投资(P30) | 财务可行性分析(P33) | 软件的项目来源(P43) |
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 |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 招标、投标 |
建设项目投资 | 成本、xx成本、xx费用(P35) | 关联矩阵法(P51) |
固定资产投资 | 收入、xx收入 | 层次分析法(P53) |
流动资金投资 | 税金、与软件企业有关的税种 | 模糊综合评判法(P59) |
无形资产投资 | 利润、xx利润 | 模糊现象(P59) |
资金的来源及优点比较(P31) | 资金的时间价值(P36) |
第三章 软件的成本、工期和定价分析
成本的经济内容、特点、分类(P69) | 影响因子法(驱动因子法,P85) | 软件产品的定价方法 |
软件成本(P71) | 表格法与类比法(P94) | xx定价法(P113) |
软件的成本测算(P72) | 设备的折旧(P95) | 软件企业的定价策略(P114) |
影响软件成本的主要因素(P73) | 价值工程分析(P96) | 软件产品的营销策略(P116) |
对待软件成本测算的态度 | 功能、成本、价值(P97) | 软件产品目标市场定位(P117) |
减少成本测算误差的策略(P74) | 价值分析对象(P98) | 市场分割方法 |
软件成本测算流程 | 价值系数法(P98) | 软件企业的产品策略 |
四个方面的需求和特性要求 | 综合评价过程示意图(P99) | 营销渠道与营销模式(P118) |
信息库中应该存储的信息(P75) | ABC分类法(P100) | 代理商模式与特许经营(P119) |
软件成本与工期的测算方法(P75) | 运用价值分析做软件成本控制(P105) | 软件产品的促销策略(P119) |
功能分解法 | 挣值管理(P106) | 软件产品的服务策略(P121) |
Delphi法(专家群体法,P80) | 产品定价目标(P109) | 服务、软件服务 |
统计模型法(P82) | 价格敏感性(P110) |
第四章 软件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
项目定制型(P126) | 费用现值法(P139) | 风险分析工作(P152) |
市场投放型 | 年费用法 | 风险评估目的、步骤 |
合作型 | 效益的特点、分类(P140) | 主要风险因子 |
软件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 | 软件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测效益评价(P142) | 三点估计法 |
单方案项目评估(P127) | 系统运行前后对比法 | 主观概率法 |
净现值法 | 经验参数估计法 | 确定风险来源(P156) |
内部收益率法(IRR) | 软件项目的分类、主要特征(P144) | 因果分析法(鱼骨法) |
投资回收期法 | 项目的无形效果(P145) | 降低风险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
三种评价方法比较(P132) | 项目的外部效果 | 承担风险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
多方案排序问题(P133) | 项目对相邻部门的影响 | 风险控制(P157) |
净现值法 | 项目的环境连锁效应(P146) | 风险应对策略 |
现值指数 | 费用-效益分析 | 风险回避或降低、转移、分散、承担 |
净年值法 | 成本-效益分析(P148) | 风险分散策略(风险多样化策略,P158) |
相对比较法 | 风险(P149) | 风险应对手段 |
年均收益 | 坏兆头(P150) | 风险应对行动计划(P159) |
研究期法(P135) | 风险辨别、风险识别 | 项目风险控制(P160) |
残值确定问题 | 风险树 | 项目风险跟踪(P161) |
综合排序法(P136) | xxx风险(P152) | 建立偏差范围的四个区域 |
短期多方案排序(P137) | 全局性因素 | 偏差状态评价模型 |
收益相同但未确知时的多方案排序 | 表格分析法、风险列举法 |
第五章 软件生产过程经济分析
生产函数(P164) | 人员选择的五大原则 | 环境因子(P175) |
投入要素与产量数学表达式 | 系统工程(P168) | 项目支持任务组(P176) |
C-D生产函数(P165) | 系统动力学方程 | 项目开发任务组(P177) |
弹性系数 | 诺顿-瑞丽模型 | 小型、中型、大型软件 |
生产函数特性 | 软件工程开发难度系数(P170) | x型软件工程经济分析(P179) |
边际产量 | 人力增长率 | 规模参数(P180) |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 | 开发劳动生产率(P171) | 理论生存长度(P182) |
劳动生产率(P167) | 软件工程项目的生产函数(P172) | |
软件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措施 | 压缩时间 |
第六章 软件项目的进度计划指定与团队组织
产品目标(P186) | 经验法(专家法) | 项目计划经理、项目设计经理 |
软件项目的进度计划 | 三点估计法 | 项目设计工程师 |
工作(任务)分解结构(WBS) | 进度计划与团队组织的工作流程(P192) | 凝聚力 |
可交付的工作包(P187) | 软件开发与管理碰到的问题 | 沟通(P206) |
活动的逻辑顺序(P188) | 计划评审技术(P193) | 软件开发团队的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 |
xx关系(紧前,紧后,先行,后行) | 时间参数(最早开始、最晚开始时间) | 任务结构、组织结构 |
xx活动(紧前,紧后,先行,后行) | 机动时间 | 瑞利分布曲线 |
刚性逻辑关系、软逻辑关系 | 通路、路线(P194) | 求解团队组织结构 |
外部依赖关系 | 关键路线、关键通路 | 自伤而下的分解法(P207) |
里程碑(Milestone) | 自由时差、机动时间 | 自下而上的汇总法 |
计划进度网络图 | 图上作业法三个阶段(P198) | 团队人员的选择和条件(P210) |
统筹图 | 正向计算、逆向计算、关键活动的判断 | 项目经理的特征 |
赋权有向图 | 计划难度系数(P202) | 软件开发团队的建设 |
箭线法绘制规则(P189) | 网络优化问题及一般原理(P203) | IT项目成功的三大因素(P211) |
计划网络图特性 | 团队、组织、部门(P204) | 良好的沟通技巧 |
活动、作业、任务、工序明细表(P190) | 可用性团队、本地化团队 | |
估算活动时长方法(P191) | 开发团队特点(P205) |
第七章 软件测试的资源分配、进度管理与最优发行
软件测试(P215) | 可靠性测试 | 考虑测试人力投入的可靠性增长模型 |
软件测试方法(P216) | 集成测试的特点 | 威布尔曲线(P232) |
面向功能、结构为主的测试 | 验收测试(P221) | 测试人力资源分配(P235) |
面向对象的测试 | 运行测试 | 进度管理 |
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 软件测试的基本内容(P222) | 测试人力投入量 |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 | 软件可靠性增长测试 | 测试工期 |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 | 四种软件测试的比较 | 测试可靠性 |
单元测试、驱动模块、桩模块、存根模块 | 阶梯型下降曲线 | 基于Weibull人力资源投入的可靠性增长模型 |
集成测试(P217) | 非时齐的泊松过程(NHPP,P223) | 动态资源分配(P237) |
集成测试有组装和检验双重意义(P218) | 基本G-O模型 | 静态资源分配 |
增量式集成测试方法 | 扩展G-O模型(P224) | 软件产品上市、软件产品发行(P242) |
回归测试 | 测试覆盖率(P228) | 软件最优发行问题 |
建立操作剖面(四个阶段,P219) | 测试质量 | 以残存差错数为可靠性目标的最优发行问题 |
有效性测试 | 软件产品质量水平评价模型(SPQL) | 以条件可靠度为目标的最优发行问题 |
恢复测试 | 所耗费的测试时间(P231) | 基于费用目标的最优发行问题(P243) |
安全性测试(P220) | 所发现的潜在初始固有差错数 | 基于工期-成本目标的最优发行问题(P245) |
强度测试 | 差错发现时间序列 | 软件项目的支持信息(P246) |
性能测试 | 测试人力的投入 | 软件信息库建设(P247) |
计算
功能点计算(P13) | COCO模型(P89) | 年费用法(P140) |
四种还贷方式(P38) | 影响因子法(驱动因子法,P85) | 软件项目的经济效益 |
现金流量图的计算(P41) | 表格法与类比法(P94) | 系统运行的前后对比法(P142) |
等额系列现金流(CRF,SFF,P42) | 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P95) | 经验参数估计法(P143) |
等差系列现金流 | ABC分类法(Parato分析法,P101) | 费用-效益分析(P147) |
关联矩阵法(P52) |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法来进行目标成本分解(P104) | 成本-效益分析(P149) |
层次分析法(P57) | 挣值管理(P107) | 第五章参数(P168,P177) |
模糊综合评价法(P62) | 净现值法(P127) | 箭线图注意事项(P189) |
功能分解法(P77) | 内部收益率法(P130) | 关键活动题目(P200) |
Delphi法(专家群体法,P80) | 投资回收期法(P131) | G-O模型(P226) |
统计模型法(P82) | 费用现值法(P139) | 质量水平评价模型(P230) |
补充
- 软件开发组织的结构 与能力直接影响着软件产品的质量,工程进度和成本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 规模 与 复杂性 是软件产品的两大主要属性(P13)
- 软件评审 是软件质量标准的另一重要手段(P22)
- 软件测试 可以配合软件评审起到有效揭露软件存在问题,通过发现的隐藏错误的排除杜绝了隐藏错误的向后延伸、传播和扩展(P22)
- 各工程经济活动的 系统分析与评价 是软件工程经济学的主要任务(P29)
- 投资 是企业自我发展与自我改造所必须的经济活动,也是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手段(P30)
- 拥有足够多的 资金 是企业建设的根本,也是企业后买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准备的基础(P31)
-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是软件生命周期能否展开的关键(P32)
- 软件生产的 手工劳动特点 决定了软件生产对人力资源的极大依赖性(P36)
- 投资、融资、成本、收入、税金、林润、资源的计划组织与控制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因素,、他们既是软件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成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P36)
- 资金的时间价值 直接影响着软件的工程经济活动(P36)
- 通货 是流通货币的简称(P37)
- 预测成本 是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选优的依据(P71)
- 软件的成本测算 既是软件各种技术设计方案比较选优的依据,也是软件定价的基础(P72)
- 用于软件各设计方案评审的成本应属于 预测成本 ,用于软件定价之用的成本为 实际成本 (P72)
- 提高产品的价值是 价值工程分析的目标 ,它既是客户的需要,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P97)
- 价值分析对象的选择是 价值工程分析的基础 (P98)
- 价值工程分析的目的 是通过对产品所选择考察的对象做功能/成本(价值)分析来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改进货替代方案以实现价值的提高(P100)
- 软件产品的定价和营销 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两项重要工程经济活动(P108)
- 产品价格 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P108)
- 软件项目的投资方案评价分析 是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P126)
- 净现值法 是项目寿命期相同的前提下做多方案比较的有效方法(P133)
- 系统运行的前后对比法 适用于软件项目后评价或软件实际效益的估算, 经验参数估计法 适用于系统规划阶段所做的效益预测(P142)
- 大部分软件项目均是以 盈利性 为目标(P146)
- 随着规模的不同,软件工程项目的 人力资源组织及其管理 有着较大的区别(P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