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端基础概念
服务器端基础概念
服务器端基础概念
一、网站的组成
网站应用程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客户端: 在浏览器中运行的部分,就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程序。使用HTML、CSS、JavaScript构建。
服务器端: 在服务器中运行的部分,负责存储数据和处理应用逻辑。
二、Node网站服务器
什么是网站服务器?网站服务器(Website Server)是指在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存放网站的服务器。网站服务器主要用于网站在互联网中的发布、应用,是网络应用的基础硬件设施。
网站服务器又被叫做Web服务器,是指驻留于因特网上某种类型计算机的程序,可以向浏览器等Web客户端提供文档,也可以放置网站文件,让全世界浏览;可以放置数据文件,让全世界下载。
目前,主流的Web服务器种类是Apache、Nginx 、IIS等。
Web服务器是可以向发出请求的浏览器提供文档的程序。对于网络业务来说,拥有一款稳定、良好的服务器无疑是企业最基本的选择。
简而言之就是能够提供网站访问服务的机器就是网站服务器,它能够接收客户端的请求,能够对请求做出响应。
三、 IP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IP互联网中设备的唯一标识。
IP是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简写,代表互联网协议地址.
IP是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的缩写,是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设计IP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一是解决互联网问题,实现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二是分割顶层网络应用和底层网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立发展。根据端到端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IP是整个TCP/IP协议族的核心,也是构成互联网的基础。IP位于TCP/IP模型的网络层(相当于OSI模型的网络层),对上可载送传输层各种协议的信息,例如TCP、UDP等;对下可将IP信息包放到链路层,通过以太网、令牌环网络等各种技术来传送。
为了能适应异构网络,IP强调适应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可靠性做了一定的牺牲。IP不保证分组的交付时限和可靠性,所传送分组有可能出现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等问题。
IP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IP编址方案、分组封装格式及分组转发规则。
IP所提供的服务 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 IP信息包的传送。
- IP信息包的分割与重组。
IP信息包传送
IP是网络之间信息传送的协议,可将IP信息包从源设备(例如用户的计算机)传送到目的设备(例如某部门的www服务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IP必须依赖IP地址与IP路由器两种机制来实现。
IP地址
IP规定网络上所有的设备都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就好比是邮件上都必须注明收件人地址,邮递员才能将邮件送到。同理,每个IP信息包都必须包含有目的设备的IP地址,信息包才可以正确地送到目的地。同一设备不可以拥有多个IP地址,所有使用IP的网络设备至少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路由
互联网是由许多个网络连接所形成的大型网络。如果要在互联网中传送IP信息包,除了确保网络上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之外,网络之间还必须有传送的机制,才能将IP信息包通过一个个的网络传送到目的地。此种传送机制称为IP路由。
各个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路由器的功能是为IP信息包选择传送的路径。换言之,必须依靠沿途各路由器的通力合作,才能将IP信息包送到目的地。在IP路由的过程中,由路由器负责选择路径,IP信息包则是被传送的对象。
IP地址与IP路由是IP信息包传送的基础
四、域名
域名(英语:Domain Name),又称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对计算机的定位标识(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由于IP地址具有不方便记忆并且不能显示地址组织的名称和性质等缺点,人们设计出了域名,并通过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尽管IP地址能够唯一地标记网络上的计算机,但IP地址是一长串数字,不直观,而且用户记忆十分不方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另一套字符型的地址方案,即所谓的域名地址。IP地址和域名是一一对应的,这份域名地址的信息存放在一个叫域名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的主机内,使用者只需了解易记的域名地址,其对应转换工作就留给了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就是提供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转换服务的服务器。
如:http://www.baidu.com => http://124.165.219.100/ (乱写的)
虽然在地址栏中输入的是网址, 但是最终还是会将域名转换为ip才能访问到指定的网站服务器。
五、端口
所谓的端口,就好像是门牌号一样,客户端可以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服务器端,但是服务器端是有很多端口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一个端口号,通过类似门牌号的端口号,客户端才能真正的访问到该服务器。为了对端口进行区分,将每个端口进行了编号,这就是端口号
在网络技术中,端口包括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两种类型。物理端口是用于连接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如交换机、路由器上用于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接口,如RJ-45端口、SC端口等等 。逻辑端口是指逻辑意义上用于区分服务的端口,比如用于浏览网页服务的80端口,用于FTP服务的21端口等。如TCP/IP协议中的服务端口,通过不同的逻辑端口来区分不同的服务。
一个IP地址的端口通过16bit进行编号,最多可以有65536个端口 。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端口号只有整数,范围是从0 到65535。
端口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一台计算机中的特定进程所提供的服务。网络中的计算机是通过IP地址来代表其身份的,它只能表示某台特定的计算机,但是一台计算机上可以同时提供很多个服务,如数据库服务、FTP服务、Web服务等,我们就通过端口号来区别相同计算机所提供的这些不同的服务,如常见的端口号21表示的是FP服务,端口号23表示的是Telnet服务端口号25指的是SMTP服务等。
端口号一般习惯为4位整数,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端口号不能重复,否则,就会产生端口号冲突。
端口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用来区分服务器电脑中提供的不同的服务。
六、URL(统一资源定位系统)
统一资源定位系统(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是因特网的万维网服务程序上用于指定信息位置的表示方法。它最初是由蒂姆·伯纳斯·李发明用来作为万维网的地址。现在它已经被万维网联盟编制为互联网标准RFC1738。我们平时所说的网页地址指的即是URL。
因特网上的可用资源可以用简单字符串来表示,该文档就是描述了这种字符串的语法和语义。而这些字符串则被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这篇说明源于万维网全球信息主动组织(World Wide Web global informationinitiative)介绍的概念。
URL的组成
传输协议://服务器IP或域名:端口/资源所在位置标识
七、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了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HTTP诞生之初主要是应用于WEB端内容获取,那时候内容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排版也没那么精美,用户交互的场景几乎没有。对于这种简单的获取网页内容的场景,HTTP表现得还算不错。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WEB2.0的诞生,更多的内容开始被展示(更多的图片文件),排版变得更精美(更多的CSS),更复杂的交互也被引入(更多的jS)。用户打开一个网站首页所加载的数据总量和请求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加。
工作原理
HTTP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且面向连接的。典型的HTTP事务处理有如下的过程:
(1)客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2)客户向服务器提出请求;
(3)服务器接受请求,并根据请求返回相应的文件作为应答;
(4)客户与服务器关闭连接。
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HTTP连接是一种一次性连接,它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当服务器返回本次请求的应答后便立即关闭连接,下次请求再重新建立连接。这种一次性连接主要考虑到WWW服务器面向的是Internet中成干上万个用户,且只能提供有限个连接,故服务器不会让一个连接处于等待状态,及时地释放连接可以大大提高服务器的执行效率。
HTTP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即服务器不保留与客户交易时的任何状态。这就大大减轻了服务器记忆负担,从而保持较快的响应速度。HTTP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允许传送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它通过数据类型和长度来标识所传送的数据内容和大小,并允许对数据进行压缩传送。当用户在一个HTML文档中定义了一个超文本链后,浏览器将通过TCP/IP协议与指定的服务器建立连接。
从技术上讲是客户在一个特定的TCP端口(端口号一般为80)上打开一个套接字。如果服务器一直在这个周知的端口上倾听连接,则该连接便会建立起来。然后客户通过该连接发送一个包含请求方法的请求块。
HTTP规范定义了9种请求方法,每种请求方法规定了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不同的信息交换方式,常用的请求方法是GET和POST。服务器将根据客户请求完成相应操作,并以应答块形式返回给客户,最后关闭连接。
八、开发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说明
在开发阶段,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同一台电脑,即开发人员电脑。
本机域名:localhost
本地IP :127.0.0.1
九、使用Node创建web服务器
// 引用系统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 创建web服务器 返回值就是服务器对象
const app = http.createServer();
// 当客户端发送请求的时候
app.on('request', (req, res) => {
console.log(req.url);
// 使用res下的end方法进行响应
res.end('<h1>hi, user</h1>');
});
// 监听3000端口
app.listen(3000);
console.log('服务器已启动,监听3000端口,请访问 localhost:3000')
app.on()请求事件 第一个参数是事件名称,第二个参数是事件处理函数,当事件来的时候就会触发事件处理函数
事件处理函数有两个参数 req res ,req里面储存着与请求相关的参数,res里面的方法可以对客户端发来的请求作出响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