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也叫黑盒测试的方法
05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也叫黑盒测试的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1)什么是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划分为N个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所有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软件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2) 等价类的划分
①有效等价类:有效的、正确的,有意义的输入
②无效等价类:无效的、错误的,无意义的输入
(3)等价类分析的步骤
- 根据需求分别找出需求的条件,根据条件,分别找出无效等价类及有效等价类
- 对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进行一 一编号
- 选择测试用例,根据有效等价类选择正例,根据无效等价类选择反例
选取规则:①用最少的用例覆盖最多的有效等价类
②分别针对每个无效等价类,用一条用例覆盖
(4)等价类测试方法的使用场景
①输入项存在无穷尽的情况,一般就会通过等价类的方法来实现
②通过等价类方法把穷尽测试转化为有效测试,达到最大的覆盖率,捕捉到更多的bug
2、边界值分析法(一般会和等价类划分法组合使用)
(1)什么是边界值法?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一个补充,边界值一般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值去寻找。
边界值分析的基本思想: 正好等于,刚刚大于,刚刚小于边界的值 作为测试数据。
注意: 0是一个特殊值 ,我们在考虑边界值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个特殊值。 (负数)
(2)边界值的作用
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者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有效:0.01,0.02,199.99,200
无效:0,200.01
(3)边界值的应用场景
如果需求规定了取值范围或者规定了取值的个数时,可利用边界值进行测试
3、场景法
(1)什么是场景法?
通过场景描述的 业务流程(业务逻辑) , 也包括代码实现逻辑 ,设计用例来遍历场景(路径),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正确性
(2)如何使用场景法?
需要画出 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
基于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依据,一般是由产品提供业务流程图(如果被测项目的流程图没有提供,只有对应的需求文档,该流程图就需要自己对应需求文档画出)
业务流程图里面会有正常流程(从开始起点,通过各个路径,到最后的节点结束所对应的流程)和错误流程/异常流程(从开始起点,然后可能再某个节点结束或者返回上个节点)
流程图编辑工具: processon
矩形:表示步骤(操作、输入、输出结果)
菱形:判断—是Y/否N
箭头:流向
注意:
场景法的重点事是测试流程,因此每个流程一个用例验证即可,流程测试没有问题并不能说明系统功能没有问题了。还需要针对单步的功能进行测试,只有单个功能点和流程测试,才算是充分的测试。
(3)场景法的使用场景
对项目的业务流程功能用例的设计,基于场景法来进行设计
(4)场景法分析以及对应的场景法用例编写
场景法分析
对应的场景法用例编写
4、错误推测法(反推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的要素有三个: 经验、知识、直觉 。( 探索性测试)
5、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其实就是列出需求中的因子(条件)和结果
使用场景:当需求中存在多个条件,不同条件中存在不同的结果,就会使用因果图法
6、判定表法
判定表=条件桩+动作桩+条件项+动作项
条件桩:需求中的因子(条件)
动作桩:需求中的结果
条件项:不同因子组合
动作项:不同因子组合的结果
因果图判定表的分析步骤:
找出需求中的因子及结果
确定判定表中的条件桩及动作桩
列出所有的条件项
根据条件项,画出对应的动作项,即得到一个判定表
简化判定表
如何进行简化?—–合并条件项及动作项
① 合并的项,它的动作项是相同的
②合并的因子,不同值的情况下,动作项的值不变
根据简化的判定表,针对每种条件项及动作项,编辑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1—-因果图判定表方法设计用例:
- 因果图:
- 判定表
举例2—-因果图判定表方法设计用例:
- 因果图:
- 判定表:
7、正交实验法
(1)使用场景:
因果关系比较庞大的情况下,不太适合用因果图判定表,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测试(即条件很多,组合很多,输出结果很多)
(2)案例:
<以上内容整理自B站 UP主“巨量自动化测试平台”(码尚教育—星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