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发一款区块链杀手级游戏这篇文章值得好好消化一下
想开发一款区块链杀手级游戏?这篇文章值得好好消化一下
手游行业的初期,生态不确定,网络性能优先,装机量不高,这些都是当前区块链的问题,但不代表做不出好玩的游戏。
作者:Vincent, DappReview CEO
编辑:米芽、鸽子
Vincent除了是斯坦福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前BlockRock量化分析师外,还有三个标签:游戏狂热者,全机制制霸,Steam游戏收藏者。
曾和Vincent有过简短的交流,印象很深。对于区块链游戏,他如数家珍,行云流水般不间断地可以聊上很久。这次,Vincent将他这么久以来对区块链游戏的思考统统写了出来,作为一个认真玩过200多款DApp的深度参与者,文章的干货真的是太多了。
文章复盘了自去年11月CryptoKitties上线后至今,整个区块链游戏的发展脉络,看完会非常清晰当下到底大家在玩的到底是些什么。当然,Vincent提到这些所谓的区块链游戏,还只是1.0,不过革新性的变化,正在发生。这些变化包括: 游戏资产可以复用和交易了;玩家也可以参与到游戏的开发中,游戏可能会出现史无前例的民主;当前游戏的商业模式肯定是走不通了,至于未来开发商怎么赚钱,可能是抽成。
这些结论对于还看不懂看不清区块链游戏的人,是宝贵的。
文章的结尾,Vincent回到关于游戏的本质讨论。在当前区块链生态还不明朗,性能不高,人才稀缺等重重障碍下,到底能不能做出一款好玩的游戏呢?
“在2G手机网络时代有好玩的游戏,在Windows 95时代有好玩的游戏,在GameBoy掌机时代业余好玩的游戏,甚至很多放到现在,我们依旧玩得乐此不疲。 好玩体现在游戏的灵魂里,还不是外壳包装上。
等所有的基础设施完备,大厂进入,格局已定,请问你还有机会么?”
这是Vincent给出的观点。你同意吗?
以下来自DappReview CEO Vincent的投稿,稿件首发于微信公众号DappReview(ID:dappreview)。
Vincent
DappReview CEO
复盘过去十年,其实自己站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机会。而往前看,似乎一片迷茫。
本文以一个深度参与者的身份,用寥寥几千字,试图还原区块链游戏在过去半年的发展,并探讨区块链给游戏带来的价值,给开发者的挑战,以及最终回归游戏的本质。
先讲讲认知门槛
上面两张图解释一下:
第一张是13年初在一个微 信群里我对比特币的判断(单位是RMB)
第二张是14年底我在回国前夕从Coinbase卖掉了手中剩下的比特币。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
但我会觉得可惜么,不会。
因为即便没有在14年卖掉,我也不会拿到今天,不是在15-16年的熊市中以200刀的价格割肉,就是在2017年年初重回前高1000刀时早早获利卖出。
本质上,我的认知不够。
认知的门槛我理解为两层:
认知的意愿;
认知的过程 。
对于聪明的人来说,形成认知的意愿往往阻碍重重 ,
尤其是碰到了破坏性创新的事物,会本能地在建立认知之前进行批判。阻碍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优秀,比常人要更深刻的理解现有事物的逻辑和本质,另一方面来自于自信,对于并不擅长的领域可以用方法论,快速地推敲出一套大部分时候正确的逻辑,久而久之所建立起的自我肯定。
所以,13年初在Wilbur(地名,美国威尔伯)的一次晚餐,我跟同系的小伙伴们提到了比特币的概念,面临这种挑战央行及货币体系的存在,我们一群即将去知名华尔街投行、对冲基金打工的斯坦福金融数学毕业生,
分分钟对这个看起来“痴心妄想”的想法判了“死刑”。
至于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本身,我们没有人关心,更不用提去认知它是什么。
在如今这个碎片信息泛滥、媒体二手资讯横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嘈杂的信息”可以轻松的融合成自己的“观点”,这加重了认知意愿的阻碍。
“听说比特币挖矿的电力消耗超过了XXX个国家”
“ICO大部分都是空气币,这些币都是炒起来的” 。
说的都没错。
我最近见了不少非常优秀的人,很多仍然把类似上述表面上的“媒体热点”当做对于区块链的全部观点,而因此没有意愿去“真正地认知”其背后的底层逻辑。
对于聪明的人来说,一旦克服了认知意愿这道难关,认知的过程往往是顺利和轻松的,同时充满了惊喜和意外。
对我来说,过去3年的创业虽没有给我带来物质上的丰厚回报,公司管理、人际关系、从0到1落地等等这些技能,也不过只是相比普通打工成长更快而已,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幸运的是
建立了一个空杯心态和一套自我认知的方法论。
认知区块链,这个过程对我是挺难的。
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完成了下面这些事情:
- 精读了30份白皮书,粗读了约100份(所谓粗读,是因为到后面发现大部分篇幅东西都差不多,你懂得)。
- 从Cryptokitties开始,到3月为止尝试了大约200多款DApp
- Medium上面读了约200篇区块链相关文章
- 整个DApp开发流程走了一遍
- 全产业链的各类产品研究(交易所、媒体、钱包)
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我大概入门了,于是拉了小伙伴做了DAppReview公众号以及https://dapp.review 这个网站。
下面,我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简述一下区块链游戏的机会 。
区块链游戏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人,包括专业的游戏媒体和游戏公司对于区块链+游戏有以下观点:
- 底层生态不明朗,大量游戏公链侧链在路上,标准尚未统一
- 性能太差,以太坊只有不到20的tps,任何交互都需要交易费
- 目前看到的区块链游戏都不算游戏,机制简单,生命周期短
- 通证经济设计是新的人才需求,懂区块链又懂游戏的人少
我随手搜了一下对于手机游戏早期的一些观点:
以上是2005年搜狐网的一篇报道,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如果只是因为上面这几个行业早期一定会有的局限性,而放弃去认知一个全新的市场和机遇,可能五年后你会再一次感叹自己错过了太多。
你所不知道区块链游戏1.0时代
2017年11月
Cryptokitties打开游戏DApp大门
CryptoKitties(谜恋猫)是第一个现象级的DApp,也是至今为止生命周期最长的游戏类DApp,创造了单日14000+日活跃地址记录(2017-12-09),一度造成以太坊交易堵塞,截止到4月30日总交易额为43067.04 ETH,约2亿人民币。
从传统游戏玩家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仅仅是区块链的“交易属性”和“资产唯一私有特性”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同时这也是第一个从游戏机制到UI设计来说,整体“完成度”较高的区块链游戏,其他同期的小游戏DApp基本是在原型或者demo阶段。
加密猫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证明给所有人,在以太坊上并不是只有代币发行这一个应用,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场景可以去发挥和创造。
目前加密猫依旧保持每天约4000左右的交易,300-500之间的活跃用户。
在12月初,我和小伙伴TZ开始研究加密猫的基因合成规律,尝试从这个黑箱中猜出一些逻辑,最终我们成功的合成出在当时非常稀有的槲寄生猫,和整个游戏里前十只圣诞猫中的三只。
2018年2月-3月
熊市里火爆的“金融”游戏
币市从一月底开始进入熊市,持币人无法通过炒币获取收益,这间接地促成了这段时间内两类游戏的走红。整个春节前后,以平均每天5个游戏DApp出来的节奏,呈现出井喷的迹象,那段时间每天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和试玩新游戏。
博彩类DApp
Etheroll是一个简单的猜数字游戏,可以设置不同的赔率进行押注,在整个2月份,Etheroll几乎常驻活跃度排行榜前5名。
因为有了透明的智能合约,我们可以检查代码清楚的知道庄家优势是多少,而不会被中心化的庄家随意戏耍
,Etheroll的庄家是比用户多了1%的Edge,也是非常良心。其他还有若干同类的游戏,熊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没毛病。
击鼓传花类DApp
说的好听点叫交易收集类DApp
这类游戏围绕虚拟资产的买卖,交易标的从国家到城市,从颜色到emoji表情,从名人到豪车……只要脑洞大,任何东西都可以做成ERC 721 token在以太坊上进行发行和交易。其中最现象级的游戏莫过于CryptoCountries(加密国家),
在春节期间创造了7天4.5万ETH交易流水的天量记录,只用7天便超过了加密猫4个月的总交易额,这件事情连开发者本身都吃惊到怀疑人生。
加密国家中每一个国家是一个独立的ERC 721 token,任何玩家都可以进行购买,但下一个玩家必须以更高的价格(1.2倍价格)才能从上一个玩家手中买走,中间差价的收益由上家收走,开发者仅在交易中抽取2-5%的手续费。在大年三十凌晨,“中国”这个token开放交易,我们眼看着从3 ETH的起始价格开始被疯狂倒手,一个小时内,价格已经攀升到200 ETH以上,第二天早上,最终稳定在639 ETH的天价,无人接盘。
不难看出,
这本质上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前面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将近20%的收益,只有最后一个人是“站岗”的,而每一个人都会趋向于相信自己不是最后一个。
在这里,成就了收益600+ETH后全身而退深藏功与名的传说,也留下了站岗1000+ETH的勇士。
后来投机客们也逐渐发现了这类游戏的缺点,
强制买卖,单一机制,虚拟资产没有强背书也就没有长期持有价值 。
后面出来的同类游戏交易量断崖式下滑,能有几百ETH的交易流水就算不错了。
至今在以太坊上,我仍然拥有2个“国家”,2幅“梵高的画”,加密名人中的“卷福”,站岗约20+ETH。
2月3日,一个叫Skirmantas Januškas的立陶宛青年,注册了dappradar.com这个域名,半个月后建立了第一个DApp的导航站。从2月中旬到3月初,我每天游走于DappRadar、Discord游戏论坛和各个加密游戏之间,深感dappradar并不能满足用户了解DApp的游戏和数据的需求。
dappradar
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更好的DApp导航+评测平台
,在上线的前一天3月17日,我匆匆地花700美金买下了dapp.review这个域名,TZ在日本旅游的路上随手PS了一个logo,通知KK:
DAppReview -
“可以上线了”
2018年4月
庞氏骗局盛行,创新游戏突围
随着市场的回暖,博彩类游戏的活跃度降低。
击鼓传花的交易类游戏因单一机制使得生命周期大幅缩短,从两周缩短到几天,已经不再是玩家们去关注的游戏类型了。
这个时候一款庞氏投资游戏“PoWH 3D”却悄然攀升至DappReview排行榜榜首,合约余额在四月初最高达到近20000 ETH(价值约5000万人民币),日活跃用户数顶峰高达3000人。
“PoWH 3D”脱胎于早期的PoWH项目,具体玩法机制是这样的:玩家可以用手中的ETH购买合约中的代币,而每笔交易,包括买入和卖出,都将收取10%的固定费用,这些费用将会按照代币持有量,分给所有代币持有者,这种机制使得玩家更愿意留在游戏中收取分红,并不断发展新的玩家加入进来。
简单来说,后面进来的玩家越多,之前的玩家只要不离场,就会一直收到分红,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庞氏骗局。
由于游戏逻辑简单粗暴,DApp合约又开源可查询。最近一周时间,无数的POXX游戏涌现出来。有PoWH(Proof of Weak Hands)自然就有了PoWL(Proof of Weak Legs),然后PoWH、PoWC、PoWD、PoSB、PoJ、PoWTF等等五花八门的克隆体都冒了出来,而克隆成本又极低,合约代码直接copy,甚至都懒得改注释,仅仅是把分红系数做了修改从1%分红到99%分红都有。
看到了这类游戏的火爆,部分“有心之人”也动了不好的念头,一款游戏在开盘十分钟之后,开发者卷款227个ETH跑路了。详情请阅读《
扫码加入区块链大本营读者群,群满加微信 17600222208 入群
了解更多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内容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