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阿里云平台
初试阿里云平台
—–初试阿里云平台——
目录
一、什么是阿里云平台与阿里云Serverless技术
云开发平台是面向开发者打造的一站式、全云端的开发平台,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开发、调试、上线,所测即所得,并结合无服务器的模式重新定义云原生时代的研发工作方法论。 基于Serverless架构的Serverless技术 主要有以下特点:
- 实现了细粒度的计算资源分配。
- 不需要预先分配资源。
- 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高度扩容和弹性。
- 按需使用,按需计费。
函数计算 | 自建计算环境 | |
维护性 | * 内置打通API网关,OSS,Table Store、IoThub、Log Service、Message Service、Datahub等产品,只需要简单配置。沙箱执行环境,无需配置。 * 自动伸缩和负载均衡。 * 触发条件简单,入口多。 | * 多款产品链接需要自己编写代码来实现,有技术门槛。 * 自建物理环境,需要配置运行环境,消耗人力物力。 * 需要自行搭建伸缩机制和负载均衡,耗时较多。 |
可靠性 | 代码和配置存放在OSS中,自动多重冗余备份。 | * 受限于硬件可靠性,易出问题,一旦出现运行环境或者数据损坏,容易出现不可逆转的数据丢失。 * 人工数据恢复困难、耗时、耗力。 |
成本 | * 按执行付费,在业务请求波谷期费用低廉。 * 上行流量免费 * 无需运维人员和托管费用 * 阿里云产品内部传输无费用 * 同比计算能力,成本节省1/3 | * 业务请求的波峰需要资源扩容,波谷的时候资源浪费。 * 需要专人维护运行环境和硬件资源,人力成本较高。 * 产品之间联通如果走公网,需要额外支付流量费用。 |
安全 | * 沙箱运行在阿里云企业级别安全环境里。 * 多用户运行是服务器级别隔离机制。 * 提供多种服务授权和子主账号。 | * 需要另外购买清洗和黑洞设备 * 需要单独实现安全访问机制。 |
(上述内容截选自阿里云官方)
二、日常部署
1.首先,你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新建应用或者进行应用搬家,这里我们介绍通过云平台进行新建应用
2.选择新建应用——Java——直接创建
3.在这里输入应用名称及应用介绍,应用图标我们也可以自行设定,这里的计算服务,我们选择SAE,所属产品线根据情况选择,Region我们默认。
FC:函数型Serverless,按调用量计费,“0"费用启动项目
SAE:服务型Serverless,Serverless Application Engine(SAE)是面向应用的Serverless PaaS平台,更适合轻量级微服务架构应用场景
ASX:服务型Serverless,兼容原生Kubernetes应用和生态,更适合大型微服务架构应用场景
4.下一步,我们进入云服务管理界面,(首次使用需要开通),服务全部开通后点击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操作界面了
5.选择“在线平台部署”(开发部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进行配置,提高了协同效率)
6.成功进入编译界面! 此时可以对代码进行编译了
最左侧六个图标,从上到下依次为:部署、资源管理器、跨文件搜索、源代码管理、调试管理器、扩展市场。
7.编译好后,在跨文件搜索——源代码管理处输入我们的测试名称,然后推送并提交
8.上一步完成后,便可以进行部署了,这里我选择日常部署,进行成果展示。最后点击部署
9.等待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输出现实我们已经成功部署,此时就可以进入域名查看我们的成果了!!
三、个人心得
1.运用阿里云Serverless技术,能够省去了对主机编译器的要求,直接通过线上的编写,部署,一体化完成。Serverless技术显然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
2.部署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协同合作也很友好。
3.完全通过阿里云Serverless技术对代码进行编译的等工作,这对主机配置是一个很大的解放,我们可以通过阿里云Serverless技术来实现效率的提高。
4.阿里云Serverless技术提供了弹性扩容机制,可以针对时间段内的段高峰进行刚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