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的重要知识点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的重要知识点

《软件工程导论》

摘要:如果想深入了解《软件工程导论》这本书,可以参考《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普渡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等一系列书。

那么来详细看一下《软件工程》第六版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软件工程的概述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主要有一些典型表现,如: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质量的产品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甲通常没有合适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与软件自身的特点有关和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有关。

为了消除软件危机,首先应该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软件必须由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事实上,软件是程序、数据、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是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性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的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所需要的图文资料。1983年IEEE为软件下的定义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时所必须的数据。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研究前面所提到的途径。

通常把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为范型。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使用最广泛的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

软件定义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3个阶段。

软件开发由四个阶段组成分别是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前两个阶段称为系统设计,后两个阶段称为系统实现。

软件维护的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软甲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瀑布模型有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的观点、质量保证的观点的特点。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3个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进一步定义问题,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系统流程图是概括的描绘物理系统传统工具。

数据流图由数据的源点或终点、变换数据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流组成。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数据字典由数据流、数据流分量、数据存储、处理4类元素的定义组成。

成本估计有3种估算方法:代码行技术,任务分解技术、自动估计成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