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国内外开源软件的现状

目录

国内外开源软件的现状

据欧盟首个对开源软件产业的研究报告——《开源对欧盟软件通信产业竞争力和创新的影响》,目前全球接触和应用开源软件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

50%

以上,而美国则高达

80%

90%

。目前欧盟企业大约投入了

12

亿欧元进行开源软件的开发,从而为市场提供了

56.5

万个就业机会和

2630

亿欧元(约¥

27,000

亿元)的相关收入。

未来三年,将有

95

%的全球

2000

强企业广泛采用开源产品和服务,开源软件将在未来五年内占据传统软件市场

22%

的份额。到

2010

年,欧盟开源相关的服务将占到其

IT

服务产业产值的

34

%,开源软件带来的产值将占欧盟

GDP

4

%,超过欧盟整个软件行业产值的

25%

Forrester Research

的统计,

2005

年,欧洲已经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达到了

40%

,即将使用的企业还有

8%

。其中欧盟第六框架计划(

6th Framework Programme

QualiPSo

项目参与方来自

3

大洲、

10

个国家的

22

个合作单位(包括我国华南理工大学),项目经费

1700

万欧元(约合¥

1.7

亿)。

2008

年,欧洲各国纷纷推出支持开源的政策。英国做出推广开源软件的策略:在公共服务用途中提倡采用开源软件替代商业软件,节省政府开支,优先采购开源软件。法国在政府系统和教育系统大力推广开源软件,并向高校学生免费派发

17.5

万份装有开源软件的

U

盘。德国在外交部门,

11000

台电脑已将

Windows

及其商业软件全部换成

GNN/Linux

和其它开源软件。

Optaros Inc

的调查报告,美国的企业正在积极从使用传统商业软件转向开源软件,在调查的

512

家企业中,

87%

已经开始使用开源软件,中大型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开源软件,被调查的企业中,年收入超过

5

千万美元的企业有

156

家,全部都在使用开源软件。奥巴马(

Barack Obama

)被某些人称为“开源总统”,他上台伊始就委托

Scott McNealy

等人为美国新政府起草“开源白皮书”,把传播开源技术作为对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漩涡中的美国的解困对策之一。

2009

7

月,巴西总统头戴

ODF

帽出席了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的自由软件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了开源软件对巴西的国家利益的重要。

我国的开源软件的推广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宫敏博士

1994

年第一次将

Linux

系统引入中国,拉开了我国开源软件的序幕。在陆首群、袁萌、石南等一批有一批开源志士的推动下,我国开源事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我国开源形式一片大好,目前已涌现出像中科红旗、红旗

2000

、中标软件等一大批开源名族企业和

226

个开源社区。我国的开源技术爱好者也越来越多的为世界开源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然,在看到成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不足,目前全球已有开源社区

21

万,开源技术交流频繁,开源软件使用非常普遍,开源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

2005

8

月在美国访问时,对我国与国外开源软件的差距感到相当吃惊。

国家工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邱善勤在

2009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大会演讲中表示:目前我国开源社区普遍存在分散、规模较小等问题,对于开源认知、开源技术分享、开源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解决当前我国开源软件发展所遇到的信息孤立、资源分散、开源社区规模较小影响不大等问题,应该建立一个公开、中立的开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开源软件的开发、应用、商业运作、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活动,保证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有人统计,在全球使用专有软件和私有软件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一万亿美元。

Gartner

集团在一份名为“

The State of Open Source 2008

”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到

2012

年,(全球)

90

%以上的企业都将使用开源软件。开源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开源界对中国为开源所做的贡献颇有微词,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是:中国只是开源的使用者,而不是开源的贡献者。当然,我们要从中看到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感受到肩负的振兴我国开源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也要敏锐的发现我国开源事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未来增长的无限潜力。如今,但凡有开源新产品推出,中国都会成为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可见国内开源用户的广泛性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开源运动迟早会追赶上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