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营管理与IT运维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IT运营管理与IT运维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IT运维和IT运营在业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初始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内IT组织原来、甚至现在一些组织中都把IT部门认识是后端服务部门,是与机器打交道的那波人,因此把IT部门与机器打交道的工作命名为IT运维,对IT的运行和维护负责的部门也无可厚非。
IT运维与IT运营的区别汇总
而IT运营,蕴含运行和经营的意思。经营就要考虑与人打交道、考虑人的感受(含义度)、考虑环境、考虑竞争、考虑效率和效益。尝试使用前辈之前总结的IT运维和IT运营的区别总结如下:
维度 | IT运维 | IT运营 |
定义 | “活着” | “活得好” |
管理方式 | 被动式“维持” | 主动式“经营” |
面向对象 | 面向基础设施、面向软硬件 | 面向业务、面向服务、面向人 |
关键词 | “稳定”、“安全”、“可靠” | “体验”、“效率”、“效益” |
工具特点 | 更多关注故障预防和修复的“监控控制” | 更多应用性能、用户感知、快速交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
管理对象 | IT设备、硬件、基础架构 | 业务服务、业务流程、用户体验 |
这个定义中有 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 :1)IT运维与IT运营不同 2)IT运营是IT运维的升级,运营涵盖的职责比运维多。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尝试去详细了解下IT运维和IT运营的区别。
IT运维是“活着”的挣扎
IT运维和 IT运营都非常重要,运维是运营的基础,任何一个组织,首先是要活着,之后才要追求活得好,是 IT Operations的不同发展阶段,今天的 IT运维部门的工作内容其实包括本文所说的 IT运营。
首先,IT运维和IT运营,英文都是IT Operations,在老外来看,并无区别,是指关于IT运行的所有事情。而中文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是因为IT Operations包括的内容很多,IT运维和IT运营两种中文译法分别侧重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假如归纳成一句话的话,可以说IT运维管理关注的是“活着”,而IT运营管理则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好”。
先看个实例,某大型数据中心IT服务能力的愿景是“以业务为中心,交付稳定、安全、高效的IT运营服务,构建业界领先的IT运营能力,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战略成功。”这个愿景中,“稳定、安全”就是解决活着的问题,属于传统IT运维管理的范畴,“以业务为中心”、“高效”、“业界领先”则属于如何“活得好”的范畴,更多的是IT运营管理的范畴。
能力建设是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任何一个组织,首先都要解决“活着”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追求“活得好”,因此,过去三十年,在大多数IT组织面临IT设施规模快速扩张,IT应用数量不断增多,IT运行压力越来越大的挑战时,首先要确保IT系统“活着”,也就是能够持续“运行”,稳定“运转”,通过日常“维护”工作让系统少出故障,出了故障能快速“维修”,“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这个阶段把IT Operations翻译成IT运维,把ITOM翻译成IT运维管理,无可厚非。
IT运维管理阶段的关键词是“稳定”、“安全”、“可靠”,关注可用性指标(MTTR、MTTF、MTBF等)、可靠性指标(RTO、RPO)和安全合规。相应地,在人员、技术、工具和流程上,都以稳定、安全、可靠作为最优先考虑的要素:
人员上, 倾向于增加技术人员或一线故障解决人员,来使用人员数量的增加获得故障、服务响应的速度。
人员的按照技术领域更加的细化,期望每个领域都能够培养出专家,来实现故障的快速响应与解决。
技术上 ,倾向选择稳定成熟的技术架构和产品,愿意为提升可靠性支付大量溢价,上得起小型机的就上小型机,买得起大机那就大机,能备份的地方就备份,尽量采用全冗余架构;
流程上 ,首先从事件管理和变更管理做起,主要目标是能确保故障事件得到追踪和及时解决,以及管控变更避免人为故障多发,关注重点还是在提升可用性;
工具上 ,采用“监-管-控”架构,其中监控更关注设备级监控,重点发现故障节点,“管”就是配合实现变更和事件流程,至于“控”,此时上配置自动化工具,更关心的是实现配置的标准化和合规检查,重点还是在增强可靠性减少故障,而非减少运维人员工作量。
IT运营是“活好”的奋斗
在以“活着”为主要目标,以“稳”为主要形态的IT运维和IT运维管理发展多年后,越来越多的IT组织开始走出这个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阶段,从“被动维持”走向“主动经营”,追求如何“活得好”,近年来,APM、BSM、云计算、运维大数据、可观测性等新的理念、技术和工具的出现、发展和变迁,都和IT正逐步开始从运维走向运营有密切关系,时至今日,从全局角度来看,可以说企业IT已经站在了从运维到运营的一个重要拐点上。
IT运营是建立在良好的IT运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活着”,“活得好”就无从谈起。但怎样才叫活得好呢?换言之,IT运营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比IT运维多了哪些东西呢?
与IT运维更多地是面向基础设施不同,IT运营更多的是面向业务、面向服务,本质上是面向人。我们说某个人活得好不好,如何判断呢?大多数人认同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和安全感之后,一个人要感觉自己活得好,是需要有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对于CIO来说,他所管理的IT组织假如能让三类人满意,我们就可以说这个IT组织已经从基本的IT运维阶段走向IT运营阶段,已经处在活得好的状态了。
IT运维最基本工具–工单系统
宝企通IT服务作为智能化工单系统龙头,拥有多年优化SLA经验,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对IT的服务满意度。是一款支持SAAS、本地化部署、源码交付的运维工单系统(SAAS免费试用,企业微信–工作台–添加应用,搜索“IT服务”,排名第一的就是)。目前是全网众多企业选择的工单类产品,支持手机验证码或账号验证,员工自助修改域账号密码,具备智能化派单模式工程师响应快减少员工等待时间。自定义知识库可提升工程师专业技能水平,帮助工程师迅速判断员工问题,极大提升员工报单体验。系统还能够大幅提升职能部门可以服务的用户数,有效降低专业人力成本开支,提高业务执行效率,展现工作成果。产品服务好能为用户免费开发个性化需求,连续多年被魔力象0评为leaders位置,市场占有率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