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原生数据库
什么是云原生数据库?
写在前面
本文隶属于专栏《100个问题搞定大数据理论体系》,该专栏为笔者原创,引用请注明来源,不足和错误之处请在评论区帮忙指出,谢谢!
本专栏目录结构和参考文献请见
解答
云原生数据库即「Cloud-Native Database Systems」。
在传统数据库的系统架构下,必须是紧耦合的设计方式,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系统的优势。传统扩容过程非常漫长,而业务高峰过后缩容也很痛苦,往往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很难应对业务层需要的快速变化能力,这是传统架构非常大的弊端之一。
「云」就是 使用虚拟化的技术将资源池化 。水是资源,不用紧耦合的方式来部署和使用。资源池化以后可以做到按需按量使用,弹性调度,甚至还可以将资源进行解耦。这就是云原生核心逻辑, 将不同类型资源解耦,并进行池化 。具体的,比如在云原生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下,业务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对计算、存储进行快速的扩缩容等操作。
云原生带来的本质性变化就像水井和池塘,随着池塘不断变大,越来越多应用迁移上云,池塘不再是池塘,而变成了江河大海。云原生带来的最大技术红利以及经济红利就是 规模化应用后带来边际成本下降效应 ,因此向云原生技术演进的趋势自然发生并且非常清晰,无论用公共云还是专有云私有化部署。这个边际成本下降效应体现在产品上,客户就会因此受益,TCO也一定会下降。
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即总拥有成本,包括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成本。这是一种公司经常采用的技术评价标准。
数据库的未来:云原生+分布式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指出,云将主导数据库市场的未来,到2022年,75%的数据库将被部署或迁移至云平台,只有25%的数据库会在本地运行。云化无疑代表了未来,企业如何在云原生架构下使用数据库,就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的。
随着企业业务全面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演进,企业面临着呈指数级递增的海量存储需求和挑战,业务有更多的热点和突发流量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降本增效,进行更智能的数据决策,传统的商业数据库已经难以满足和响应快速增长的业务诉求。
在架构创新上,我们将云原生与分布式结合起来,全新的云原生分布式架构的数据库具备了高扩展性、易用性、迭代快速、成本降低等特点,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未来数据库也将全面进入云原生加分布式的时代。具体来讲:
1. 高扩展性
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与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分离,所以能够灵活及时调动资源进行扩容缩容,以从容应对流量激增带来的压力,以及流量低谷期因资源过剩造成的浪费。生态兼容的特点,也让云原生数据库具备很强的可迁移性。
2. 易用性
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非常易于使用,它的计算节点在云端部署,可以随时随地从多前端访问。因其集群部署在云上,通过自动化的容灾与高可用能力,单点失败对服务的影响非常小。当需要升级或更换服务时,还可以对节点进行不中断服务的轮转升级。
3 快速迭代
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各项服务之间相互独立,个别服务的更新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此外,云原生的研发测试和运维工具高度自动化,也就可以实现更加敏捷的更新与迭代。
4 节约成本
建立数据中心是一项独立而完备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以及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的专业运维人员。此外,持续运维会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以较低的前期成本,获得一个可扩展的数据库,实现更优化的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