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生态阻碍技术创新
“微软生态”阻碍技术创新
10
月
26
日,拜读“没有了
Wintel
世界将会怎样”一文,颇有感慨。该文作者得出结论:“
…
靠着微软吃饭”、“
…
微软很应该赚钱”
,…
等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10
月
19
日,美国《信息周刊》发表文章,题为“
Microsoft says its software ‘Ecosystem’ Employs 15 Million”
(微软说:它的
'
生态系统
'
雇佣了
1,500
万人),为
10
月
22
日微软宣布向欧盟“低头”,做了事先的“铺垫”。该文指出,“当前,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对微软的商业(实践)活动进行密切监视
(close scrutiny)
的情况下,微软兜售(
touting
)这项新研究”。文章指出,该项调查研究,是由微软支付费用,让市场调研机构
IDC
完成的,调查结果(数据)为微软所有。
10
月
18
日,美国《计算机世界》为此发表文章指出:“这些数据可以被微软用来作为在第三世界扩展业务的炮弹(
ammunition
)”,“在那些地方,微软软件产品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但是,那是在盗版的基础之上”。
对待发展中国家,微软的思路是,“你看,我们的
'
生态系统
'
雇佣了你们那么多人,他们要靠我们吃饭”,言下之意是:“因此,我得赚点钱”。微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微软每赢一美元,微软的合作伙伴平均就要赢
7.79
美元”。微软以此游说各国政府的要员,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
10
月
22
日,微软向欧盟低头认错,承认了自己利用市场垄断的优势,挤压竞争对手(指
Linux
)。然后,微软又四处兜售这项“新研究”,“没有
Wintel
,世界将会怎样”一文,与此(指这项“新研究”)非常“合拍”。我认为,欧盟的判决极为清楚地表明:微软的所谓“生态系统”,不是在推动技术创新,而是阻碍了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软件产业。微软的“生态系统”,担当不了这一重任。大力发展
Linux
(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微软“委屈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