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STM32-I2C驱动开发全解析从理论到实战-零基础入门STM32第五十步

STM32 I2C驱动开发全解析:从理论到实战 | 零基础入门STM32第五十步

主题内容教学目的/扩展视频
I2C总线电路原理,跳线设置,I2C协议分析。驱动程序与调用。熟悉I2C总线协议,熟练调用。

师从 ,杜洋老师




引言

I2C总线是嵌入式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具有接线简单、多设备共享总线等优点。本文将深入解析STM32的I2C驱动开发,通过 分层架构设计代码逐行分析实战案例演示 ,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I2C通信的核心技术。


一、I2C驱动分层架构

用户应用层 main.c

器件驱动层 LM75A

总线驱动层 i2c.c

硬件抽象层 stm32f10x_i2c.c

硬件寄存器

  1. 硬件抽象层(HAL)

    ST官方提供的固件库(如 stm32f10x_i2c.c ),直接操作寄存器实现基础功能。

  2. 总线驱动层

    封装I2C协议的核心操作(发送/接收数据),提供 I2C_Configuration() 等接口。

  3. 器件驱动层

    针对具体外设(如LM75A温度传感器)的驱动实现。

  4. 用户应用层

    调用驱动函数实现业务逻辑,如温度显示。


二、I2C总线驱动代码精析

2.1 初始化配置(i2c.c)

void I2C_Configuration(void) {
    // GPIO配置:SCL=PB6, SDA=PB7
    GPIO_InitStruct.GPIO_Pin = GPIO_Pin_6 | GPIO_Pin_7;
    GPIO_InitStruct.GPIO_Mode = GPIO_Mode_AF_OD;  // 复用开漏模式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

    // I2C参数配置
    I2C_InitStruct.I2C_ClockSpeed = 100000;       // 100kHz标准模式
    I2C_InitStruct.I2C_DutyCycle = I2C_DutyCycle_2; // 时钟占空比
    I2C_Init(I2C1, &I2C_InitStruct);
    I2C_Cmd(I2C1, ENABLE);                        // 使能I2C
}
  • 关键点
    • GPIO必须配置为 复用开漏模式 (支持总线仲裁)
    • 时钟速度需匹配从机设备(如LM75A支持400kHz)

2.2 数据发送函数(I2C_SAND_BUFFER)

void I2C_SAND_BUFFER(u8 SlaveAddr, u8 WriteAddr, u8* pBuffer, u16 NumByteToWrite) {
    I2C_GenerateSTART(I2C1, ENABLE);              // 发送起始信号
    while(!I2C_CheckEvent(I2C1, I2C_EVENT_MASTER_MODE_SELECT)); // 等待EV5
    
    I2C_Send7bitAddress(I2C1, SlaveAddr, I2C_Direction_Transmitter); // 发送设备地址
    while(!I2C_CheckEvent(I2C1, I2C_EVENT_MASTER_TRANSMITTER_MODE_SELECTED)); // 等待EV6
    
    I2C_SendData(I2C1, WriteAddr);                // 发送寄存器地址
    while(!I2C_CheckEvent(I2C1, I2C_EVENT_MASTER_BYTE_TRANSMITTED)); // 等待EV8
    
    while(NumByteToWrite--) {                     // 循环发送数据
        I2C_SendData(I2C1, *pBuffer++);
        while(!I2C_CheckEvent(I2C1, I2C_EVENT_MASTER_BYTE_TRANSMITTED));
    }
    I2C_GenerateSTOP(I2C1, ENABLE);               // 发送停止信号
}
  • 协议流程
    1. 起始信号 → 2. 发送地址+写方向 → 3. 发送寄存器地址 → 4. 发送数据 → 5. 停止信号

2.3 数据接收函数(I2C_READ_BUFFER)

MCU

Slave

START + 设备地址(写)

寄存器地址

REPEATED START + 设备地址(读)

数据字节1 (ACK)

数据字节2 (NACK)

STOP

MCU

Slave


三、总线速度配置原理

i2c.h 中定义总线速率:

#define BusSpeed 200000  // 200kHz
  • 计算公式

SCL频率

APB1时钟频率 2 × ( I2C_ClockSpeed + 1 ) \text{SCL频率} = \frac{\text{APB1时钟频率}}{2 \times (\text{I2C_ClockSpeed} + 1)}

SCL

频率

=

2

×

(

I2C_ClockSpeed

1

)

APB1

时钟频率

  • 注意事项
    • APB1时钟需在初始化时正确配置(默认为36MHz)
    • 实际速率可通过示波器测量SCL引脚验证

四、用户应用实战(main.c)

int main(void) {
    u8 tempData[3];
    I2C_Configuration();          // 初始化I2C
    TM1640_Init();                // 初始化显示模块
    
    while(1) {
        LM75A_GetTemp(tempData);  // 读取温度
        // 显示温度值(示例代码略)
        delay_ms(200);            // 控制采样频率
    }
}
  • 调用链

    main()LM75A_GetTemp()I2C_READ_BUFFER() → 硬件寄存器操作


五、器件驱动开发(LM75A示例)

5.1 温度读取函数

void LM75A_GetTemp(u8 *Tempbuffer) {
    u8 rawData[2];
    I2C_READ_BUFFER(LM75A_ADD, 0x00, rawData, 2); // 读取原始数据
    
    // 数据解析(示例)
    int16_t temp = (rawData[0] << 8) | rawData[1];
    temp = temp >> 5;  // 有效数据为11位
    *Tempbuffer = temp * 0.125;  // 转换为实际温度值
}
  • 关键参数
    • LM75A_ADD = 0x9E (包含R/W位)
    • 温度数据为16位(高11位有效)

六、常见问题排查指南

现象可能原因解决方案
总线无响应1. 硬件连接错误检查SCL/SDA上拉电阻(4.7kΩ)
数据校验失败2. 时序不匹配降低时钟速度或调整延时
重复地址冲突3. 从机地址配置错误使用I2C扫描工具检测设备地址

七、进阶优化技巧

  1. DMA传输

    使用DMA减少CPU占用:

    I2C_DMACmd(I2C1, I2C_DMAReq_Tx | I2C_DMAReq_Rx, ENABLE);
  2. 错误恢复机制

    检测总线忙状态时自动复位:

    if(I2C_GetFlagStatus(I2C1, I2C_FLAG_BUSY)) {
        I2C_SoftwareResetCmd(I2C1, ENABLE);
        I2C_SoftwareResetCmd(I2C1, DISABLE);
    }

八、相关资源

[1]

[2]

[3]

[4]

[5]

[6]

[7]

[8]


总结

本文从STM32的I2C驱动架构出发,详细解析了总线初始化、数据收发和速度配置的实现原理,并结合LM75A温度传感器展示了实际应用场景。掌握以下核心要点:

  1. 分层架构设计提升代码可维护性
  2. 严格遵循I2C协议时序
  3. 合理配置总线速率匹配外设
  4. 善用调试工具(如逻辑分析仪)验证通信波形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发者能够快速构建稳定可靠的I2C通信系统。


💬 技术讨论(请在评论区留言~)


📌 下期预告 :下一期将探讨 LM75A驱动程序分析 ,欢迎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CC BY-NC-SA 4.0]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实测开发版 :洋桃1号开发版(基于STM32F103C8T6)

更新日志

  • v1.0 初始版本(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