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一、电路交换:

核心思想

在通信前 建立一条专用物理路径 (电路), 整个 通信过程中 独占该路径 , 结束后释放资源 。

特点

1.建立连接(尝试占用通信资源)

2.通信(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优点:

  1. • 实时性强(如语音通话、视频会议)。
  2. • 数据传输顺序和完整性有保障。

缺点:

  1. • 资源浪费(空闲时链路无法被其他用户使用)。
  2. • 连接建立/释放时间长(不适合突发性数据传输)。
  3. 线路分配的灵活性差。
  4. 节点交换不支持“差错控制”(无法发现传输过程中的发生的数据错误)。

二、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核心思想

将整个数据报文作为独立单元进行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每个节点接收完整报文后再转发至下一跳。

特点

  1. • 无专用路径: 无需预先建立连接 ,按需动态分配路径。
  2. • 存储转发机制:每个节点缓存整个报文,可能导致较高延迟。
  3. • 灵活性高:报文可动态选择路径,链路利用率较高。
  4. • 大报文问题:长报文会长时间占用链路,影响其他数据传输。

优点

  1. • 链路利用率高(共享资源)。
  2. • 支持优先级管理(按需处理报文)。

缺点

  1. • 延迟高(存储-转发机制)。
  2. • 节点需要大缓存空间存储完整报文。
  3. • 可靠性较低(报文可能丢失或损坏)。
  4. 报文不定长,不方便存储转发。

典型应用

早期电报网络、电子邮件系统(但现代网络已不常用)。

三:分组交换:

核心思想

将数据分割为 固定大小的分组(Packet) ,每个分组独立传输,通过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后重组。

特点
  • 无连接(数据报)或虚电路

    • 数据报 (如IP协议):每个分组独立路由,可能乱序到达。
    • 虚电路 (如ATM):逻辑连接建立后分组按固定路径传输。
  • 动态路由 :分组可选择不同路径,提高链路利用率。

  • 高效灵活 :适合突发性数据传输(如互联网流量)。

优点
  • 资源利用率高 (共享链路,无独占)。
  • 容错性强(故障时可动态切换路径)。
  • 支持多类型数据传输(文本、视频、音频等)。
缺点
  • 分组可能乱序或丢失,需重组和纠错机制(如TCP协议)。
  • 存在传输延迟抖动(不适合严格实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