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Stream特性踩坑惰性执行不修改原始数据源

Stream特性(踩坑):惰性执行、不修改原始数据源

在日常开发中,Stream API 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易于使用的工具集来处理集合数据。

本文主要讲解 Stream 的两个特性: 惰性执行不修改原始数据源

为什么说这两个、而不讲下其他的特性呢?主要是因为在开发中如果忽略这两个特性的话,使用 Stream 写出来的代码就可能 Bug 多多啊,因此在这里特别强调下。

1.惰性执行

1.1.说明

惰性执行 意味着 Stream 的 中间操作 (intermediate operations,如 filter , map )不会立即执行,而是在遇到 终止操作 (terminal operations,如 forEach , collect )时才会触发。

1.2.反例

考虑以下代码:

List<String> words = Arrays.asList("apple", "banana", "cherry");
words.stream()
     .filter(word -> {
         System.out.println("Filtering: " + word);
         return word.startsWith("a");
     });

以上代码执行后并不会有打印输出,这是因为尽管调用了中间操作 filter,但是 filter 后并没有调用终止操作的方法。

1.3.正确使用

应该习惯性地在流操作的最后,都调用一个终止操作

例如:

words.stream()
     .filter(word -> word.startsWith("a"))
     .forEach(System.out::println);

1.3.1.如何区分中间操作和终止操作

这其实很简单, 如果一个方法的返回结果为一个新的流 (Stream),那么它是中间操作 ,否则就是终止操作。

2.不修改原始数据源

2.1.说明

Stream 的操作并不会改变原始数据,Stream 操作都是基于原始数据创建新的结果

2.2.反例

假设有如下代码:

List<Integer> numbers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1, 2, 3));
numbers.stream()
       .map(n -> n * 2)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numbers); // 输出 [1, 2, 3]

可能有人会错误地认为,Stream 操作执行后, numbers 列表的元素会发生改变,然后就把 numbers 作为计算后的结果接着往下执行逻辑。

但实际上,Stream 操作的结果是生成了一个新的集合,而原始的集合 numbers 保持不变。

2.3.正确使用

应该用一个新对象接收 Stream 操作的结果 ,后续如果需要使用计算后的结果,使用的应该是这个新的对象,而不是原始的数据集合。

List<Integer> numbers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1, 2, 3));
List<Integer> doubledNumbers = numbers.stream()
                                      .map(n -> n * 2)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doubledNumbers); // 输出 [2, 4, 6]

又或者, 可以直接用 Stream 操作的结果覆盖掉原始的数据对象。

List<Integer> numbers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1, 2, 3));
numbers = numbers.stream()
              .map(n -> n * 2)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numbers); // 输出 [2, 4, 6]

如果有帮助的话,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