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高速PCB设计布线设计

高速PCB设计(布线设计)

以下是针对高速PCB布线设计的综合笔记,结合用户提供的设计规范及行业通用原则整理而成:

一、关键信号布线原则

  1. 布线优先级
    • 顺序:射频信号>中/低频信号>时钟信号>高速信号
    • 射频信号需包地处理,线宽≥8mil且满足阻抗要求,禁止无关信号穿越射频区域
  2. 阻抗控制
    • 优先选择地平面作为参考层,线宽/间距按工艺计算结果严格控制
    • 5G以上高速信号需在过孔处增加回流地孔
  3. 拓扑结构
    • DDR2以下用T型拓扑,DDR3以上建议菊花链拓扑
    • 星型拓扑需源端匹配,远端簇型需终端匹配

二、布线细节规范

  1. 走线几何要求
    • 所有拐角45°走线,禁止锐角/直角(减少阻抗突变和EMI)
    • 焊盘出线需中心引出,BGA走线宽度≤焊盘1/2
  2. 隔离设计
    • 光耦/变压器投影区禁止布线铺铜
    • 数字地与模拟地需物理隔离,跨区信号从桥接处穿过
  3. 差分信号处理
    • 对称布线,线距≥20mil,3.125G以下误差<5mil,以上<2mil
    • 蛇形线补偿时凸起高度<1倍线距,长度>3倍线宽

三、电源与地处理

  1. 分层策略
    • 开关电源单点接地,电感下方禁止走线
    • 电源分割带≥20mil,BGA区域内可缩小至10mil
  2. 通流能力
    • 铜皮宽度和过孔数量需满足电流需求(参考通流表)
    • 相邻过孔反焊盘间距≥4mil,防止割断铜皮
  3. EMC优化
    • 地铜皮对角线>1000mil时周边需打地孔
    • 模拟区域所有层铺模拟地,数字区域铺数字地

四、特殊工艺要求

  1. ICT测试点
    • 测试点焊盘>32mil,间距≥60mil,2.5G以上信号禁止添加
    • 差分测试点需对称布置,Stub走线≤150mil
  2. FPGA管脚交换
    • 仅限I/O管脚调整,同一BANK内优先交换
    • 差分信号必须成对调整,全局时钟管脚需客户确认

五、布线后优化

  1. 完整性检查

    • DRC检查覆盖连通性、Stub残端、跨分割等问题
    • 对称层残铜率需平衡(防止PCB翘曲)
  2. 串扰控制

    • 相邻层走线正交或错开布线
    • 高速信号遵循3W规则,差分线间距≥20mil

六、行业补充建议

  1. 过孔优化
    • 使用盲埋孔减少阻抗突变,网格化布局避免电流热点
    • 关键信号层减少换层次数,换层时伴随回流地孔
  2. 仿真验证
    • 对阻抗线、时序等关键路径进行SI/PI仿真
    • 蛇形线采用圆弧拐角优于45°(降低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