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

基本流程

需求分析—》通信规范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需求分析:

确定需求,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应用需求、计算机平台需求、网络通信需求等。

产物:需求规范

通信规范分析:

现有的网络体系分析,估计和测量通信量及设备利用率

产物:通信规范

逻辑网络设计(核心):

选择符合需求的设计,确定网络逻辑结构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 网络结构设计
  2. 物理层技术的选择
  3. 局域网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4. 广域网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5. 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
  6. 路由器选择协议
  7. 网络管理
  8. 网络安全
  9. 逻辑网络设计文档

输出内容包括:

  1. 逻辑网络设计图
  2. IP地址方案
  3. 安全管理方案
  4. 具体的软/硬件、广域网连接设备和基本的网络服务
  5. 招聘和培训网络员工的具体说明
  6. 对软/硬件费用、服务提供费用、员工和培训的费用初步估计

产物:逻辑设计文档

物理网络设计:

将逻辑设计到物理空间,确定网络物理结构。

输出内容:

  1. 网络物理结构图和布线方案
  2. 设备和部件的详细列表清单
  3. 软硬件和安装费用的估算
  4. 安装日程表,详细说明服务的时间及期限
  5. 安装后的测试计划
  6. 用户的培训计划

产物:物理结构设计文档

实施阶段:

实现物理网络设计,安装和维护

层次化网络设计

三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主要是高速数据交换,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出口路由,常用冗余机制

汇聚层: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和过滤、策略路由、广播域定义、寻址

接入层:主要是针对用户端,实现用户接入、计费管理、MAC地址认证、MAC地址过滤、收集用户信息,可以使用集线器代替交换机。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9ade0c8d48184e8abc097ff70715c663.png

网络冗余设计

两个主要设计目标:一个是备用路径,另一个是负载分担

备用路径:可以提高可用性,由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之间的独立备用链路构成,一般情况下备用路径仅仅在主路径失效时投入使用。设计时主要考虑:

  1. 备用路径的带宽
  2. 切换时间
  3. 非对称
  4. 自动切换
  5. 测试

负载分担:是对备用路径方式的扩充,通过并行链路提供流量分担来提高性能,主要的实现方式是利用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路径来同时传递流量,设计时要考虑:

  • 网络中存在备用路径、备用链路时,可以考虑加入负载分担设计
  • 对于主路径、备用路径都相同的情况,可以实施负载分担的特例——负载均衡
  • 对于主路径、备用路径不相同的情况,可以采用策略路由机制,让一部分应用的流量分摊到备用路径上

文章内图片均来自于网络